膠粘儀器咨詢:
13662823519表面潤濕性為何決定電動汽車電池的性能與安全?
電池潤濕性,為何如此關鍵?在鋰離子電池體系中,極片與電解液的浸潤質量直接影響著三個關鍵指標:離子電遷移效率、界面阻抗特性和循環壽命。實驗數據表明,接觸角每降低10°,電解液滲透速率可提升30%以上;良好浸潤可使固液界面接觸電阻下降40-60%;而浸潤不良導致局部析鋰的概率增加5-8倍。
電池材料的浸潤性對于提升電池性能、制造質量和預防故障至關重要。利用接觸角測試儀,研發人員能夠檢驗電池材料的潤濕性能以避免生產缺陷,從而提升電池的安全性和循環壽命。潤濕性不僅影響電池的基本性能,更關乎安全底線。華南理工大學等機構的研究發現,動力電池包在外環境及自身工況的耦合作用下可能會在內部產生凝露。凝露的蓄積將轉變為積水,從而對電池包的安全運行造成嚴重威脅,可能導致絕緣失效、短路擊穿,最終引發熱失控火災。
研究表明,在液體電解質電池中,晶界處初生的晶間斷裂表面引入了電極內額外的電化學方面,通過增加活性表面積和縮短擴散路徑,進一步增強了活性顆粒內的鋰傳輸,并提高了短期充電容量。這意味著,在受控條件下,裂紋形成和穩定可能是有益的——這挑戰了關于電池正極材料斷裂的傳統假設。
然而,這種耦合機制如同雙刃劍。潤濕通過增強表面反應和鋰通量提高嵌脫鋰效率,同時加速裂紋擴展并誘導新斷裂模式。在多晶NCM中潤濕提升了短期充電容量和庫侖效率,但增加了內部裂紋密度。理解這一微觀機制,為優化電池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面對潤濕性對電池性能的重大影響,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系列精準調控技術。
在隔膜改性方面,華中科技大學教的授綜述系統總結了三大改性方法:表面涂覆、原位改性和接枝改性。其中,等離子表面處理技術利用高能粒子轟擊材料表面,改變表面化學和物理性質,從而提高潤濕性。實驗顯示,經過等離子處理后,隔膜的水滴角可降低至28.72°,表面親水性得到顯著提高。通用汽車則從集流體角度切入,申請了“使用等離子體表面改性調節陽極集流體的鋰潤濕性的方法”專利。該方法通過等離子體處理陽極集流體,有針對性地調節不同部分的鋰潤濕性,從而優化鋰金屬的沉積行為。
上海某公司針對固態電池的界面問題,開發了基于離子液體電潤濕改性的硫化物固態電解質。該技術通過在硫化物固態電解質與負極界面引入特定的離子液體,進行電潤濕處理,有效降低界面接觸角,改善界面潤濕性,降低界面阻抗。
盡管電池表面潤濕性研究已取得顯著進展,但仍面臨諸多挑戰。研究團隊指出,下一代先進鋰電池隔膜的開發需聚焦新型改性材料、制造工藝、功能化隔膜、粘附力的定量分析和安全性。對于動力電池包而言,凝露防控更是一個系統工程。研究團隊提出,應由溫降速率控制、BMS濕度監測與高風險區排水吸濕構成多手段主動防控策略。